关于“运动”的作文写作指导
【作者简介】
陈士同,杏坛苦熬二十七载,磨出个中学高级,市级骨干,县级教坛新星。1993年踏上三尺讲台时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,战战兢兢,深怕因自己的浅薄鄙俗误人子弟。为了守护杏坛的神圣,始终以敬畏之思精耕细作于 “三尺薄田”。虽没有长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,没有硕果累累的收获,但“尽吾力而无悔”的砥砺,这些年还是惊喜不断,收获满满。一双中度近视的眼睛借助高科技的工具——近视眼镜观花开花谢、潮起潮落,赏云卷云舒、日出月起;一副稍显笨拙的大脑,谨记先哲“我思故我在”的教诲,在世事变迁中思考自然、社会与人生,在古今中外典籍中品评文字。精神的徜徉,灵魂的漫溯让生活与人生不孤单、不落寞;一支笔,没有优劣与品性的高下,随手拈来,信手涂鸦。稚拙的文辞,浅陋的思绪,短视的目距交叠催生的是一篇篇不合时宜的文字。过了愤青的年龄,没有对宏图大志思慕的雄心。在观、思中“独抒心灵”,借助“稍显叛逆”的文字“吾手绘吾心”。没有酣畅淋漓,只有真实的表达与呈现。之所以如此,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没有扮演“帮闲、帮凶”的角色,还没有沦落到“臣民、子民”的地步。师者,不是以物质的丰盈和贫弱加以估定,而是以知识的播撒,思想的滴灌,灵魂的唤醒为“操刀”的媒介。在引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自己的成长也是必须完成的使命。耕于杏坛,闲暇时“捻断青丝赋文辞”。多年来,虽没有成为各大专业期刊的常客,但拙文不时占用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》《语文教学通讯》《语文教学之友》《语文月刊》《学语文》《中学语文》《教学考试》《考试》《教师博览》《班主任》《语文教学与研究》《作文素材》等刊物的一席之地。当然,所有的得失都已经过去,对“苟活”的后来者来说,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生活的清清爽爽、明明白白,这样才不至于“误了卿卿性命”。时时以陶翁的诗警醒自己:“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。应尽便须尽,无复独多虑。”
声明: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,与本公号立场无关。配图源自网络,版权归着作权人所有,如有侵犯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图片。敬请您关注公众号"安东之子","安东之子"是《中国教师报》《语言文字报·语文周刊》《作文合唱团》《语文报》《鲜素材》《课堂内外·创新作文》《读写天下》《现代写作》《作文与考试》《学习报》《学习周报》《中学生阅读》《新锐作文》《三悦文摘》等报刊的采稿基地,其中原创的教研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》《语文教学通讯》《中学语文》用稿来源地!敬请您转发,欢迎您关注,更欢迎大家赐稿!真诚地感谢您,祝您工作顺利,阖家幸福安康!(赐稿邮箱:1506669337@qq.com)
【原题呈现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。——达?芬奇
我这一生的嗜好,除了革命之外,就是读书。我一天不读书,就不能够生活。——孙中山
拂晓时分,晨光照亮周遭的一切,一边慢跑一边听着鸟叫,是一种快乐;薄暮夜读,沉浸在书的海洋,让思维徜徉,也是一大乐事。——村上春树
读了上述材料,你有何看法?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。
要求:自选角度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少于800字。(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联考作文)
【材料分析】
综观所提供的完整写作材料,它由三个部分组成:话题情境——划定写作的范围、任务情境——立意构思的方向、规范情境——写作的宏观要求。其中,话题情境是写作的核心,它提出了“写作应反映生活、观照人生、关注世情”所应投射的点,即写作要表达对什么现象和问题的看法。就该作文材料看,采取的是非连续性文本样式,三个人的话,达?芬奇强调运动对生命的意义——生命的源泉,孙中山的话强调的是读书对一个人的价值——不读书,不能够生活,村上春树的话分别强调了运动与读书在生命中所发挥的作用——晨光里跑步是快乐,薄暮夜读是乐事。从直接语义看,三则材料讨论了两个话题——运动和读书,两者在表层意义上没有直接的关联性;但是从深层语义上分析,它们都在强调“运动”在一个人的生活和生命中所发挥的作用。就一个人的构成体而言,肉体的生物性存在和精神的社会性存在是最基本的两种形式。就一个人的生命需求而言,不外乎涉及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。而对物质的索取需要积极参与活动,对精神的汲取同样离不开“思接千载,视通八级”。尽管展演的方式不同,但从本质上说,它们都是运动,都以各自的方式在人的生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——“运动是生命的源泉”、“不读书,不能够生活”、“运动享受快乐、读书是一大乐事”。
形式上看是相对独立的,其实是形断意连,三个人的话从不同的角度阐释“运动”——身体的和精神的——意义,以及各自在生命中所处的位置。进而思之,既然“运动”价值如此之大,那么要很好地生活,活出生命的质量与色彩就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运动中。从“运动重要”到“倡导运动”、从“个体性”到“普世性”、从“身体运动”到“精神运动”,简单梳理,三则材料包含了这些内容。厘清了话题情境材料包含的内容,再看看写作的任务情境——“你有何看法”和“表达你的观点”是关键,即写作的内容源自对提供的材料的理解,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的自己的思考;至于“要求情境”,主要针对文体意识——明确文体、“吾手绘吾心”——不套作、不抄袭提出明确的要求。
【写作指导】
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,这三则名言谈论的是关于读书和运动的问题。而从语义上理解,运动是身体的运动,读书是精神的运动。就是说,三则名言都是从不同角度强调了“运动”对人的生活和人生的价值。从这一点上说,非连续性的材料通过“运动的意义与价值”的串连找到了契合点。明确了这些,写作时就有了方向。简单而言,围绕“情境材料”提供的话题,写作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展开:可从运动角度立意,“我运动,我健康”,运动能让人精力充沛,更有活力;可从读书角度立意,让阅读成为习惯,谈阅读的重要性;可以综合读书和运动的角度来立意,可从个人人格塑造来谈,坚持读书和运动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上面几个角度的立意是从三则材料的直指义——运动是身体活动,读书文字的品读——进行的,而且分别立足每一则材料展开的;而从材料的深层意义理解,不论是强身健体的运动,还是“开卷有益”精神攀爬,它们都属于广义的“运动”,都是肌体的活动,只不过有的是生理性的,有的是思想性的罢了。因此,从写作的完整性角度看,把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写作更加切合主题。
不错,就写作提供的话题情境而言,其供思考的角度很多。写作时,只要立于这个框架之下,都不会跑题、偏题。但是,在众多视角中,核心的只有少数,构思立意围绕核心,才更加切近命题人命题的初衷,才切近写作的要求。鉴于此,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,对“话题情境材料”的分析,除了准确理解材料的直指义,还要搞清楚隐含的深层意义;不仅要尽可能地厘清材料包含的各种意义,更要对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整合,以提炼出材料蕴涵的核心意义。只有以核心意义作为写作的中心意旨,才不会偏轨、脱轨。
【范文示例】
生命在于运动
“静止是相对的,运动是绝对的。”这个哲学命题揭示了世间万物共有的属性,即运动无时不在、无处不有。不论是自然界,还是人类社会,正是因为“运动”,才不断地从低级走向高级,从落后走向开化。自然社会如此,人类也是这样。
斗转星移、新陈代谢,可视的也好,隐性的也罢,因为运动完成代际的接续,才有了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;因为运动,人类才不可能同时跨进同一条河。正是这种不重复性,世界才会日新月异。与此相对,作为最敏感、最富情味的人,尽管生命的旅程短暂,但是正是不断的运动,才能够欣赏到更多不同的风景,感受到各种生活的况味。
“运动一小时,快乐一整天。”因为运动,舒活了筋骨,放松了肌肉,缓解了疲劳,生活的重负、工作的压力,在运动中得以纾解,才会真正体味出“痛并快乐着”的真谛。
不论是东方的“流水不腐”,还是西方的“滚石无苔”,它们都归一性地认识到运动对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意义。水之所以不腐臭,石头之所以没有长苔藓,源于它们在不断地运动,并能够在运动中获得“源头活水”的浸润。“树挪死,人挪活”,正是在不断的运动转换中不仅可以活动筋骨,还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,才会更好地适应环境,迎接来自生活和社会的挑战。
而就运动的形式而言,它有显性的物质性运动,有隐性的精神性运动。对人而言,“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”,意在说明身体在跋山涉水的运动过程中可以开阔视野,可以增长见识;而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则是强调了精神运动的重要性。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,不可能踏遍万水千山,而读书——精神的运动可以弥补这个不足。读书的过程是“思接千载,视通八级”的思想运动的过程,在浩繁的书籍中徜徉,可以“坐地日行八万里”,能够遍识世间奇花异草,可以遍闻人间仙乐,天文地理、宇宙人生可“尽收眼底”。拿起“读书”这把钥匙,能够打开无尽的宝藏之门,可以与伟大的灵魂对话,狭隘的自我能够从封闭的泥淖中突围。
“我运动,我快乐;我运动,我幸福。”不论是身体的运动,还是精神的徜徉,因为运动,汲取了生命的营养;因为运动,在“慢慢走,欣赏啊”中能够欣赏更多的风景,享受更多的快乐。
(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<城南校区>)陈士同 1385641531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