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聊天技巧:上堆、下切、平移法
聊天的时候经常把话题“聊死”?说着说着就开始“尴聊”了?
自己总是像“面试官”一样,
问一大堆问题?对方不但没什么回应,还感觉自己被查了户口一样?
今天我就来教大家一个万能的聊天方法,让你彻底摆脱“话题终结者”!
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“套路”的,只不过掌握这项技能的人都不愿意主动和你说...
底下这个问题是我们刚认识陌生人时,经常聊的话题,看看三种不同的回答
A:你平时都喜欢干嘛呢?B:就看看书,跑跑步,什么的。
A:看来你平时一定很注重生活质量。
A:你平时都喜欢干嘛呢?B:就看看书,跑跑步,什么的。
A:我也是诶,那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呢?
A:你平时都喜欢干嘛呢?B:就看看书,跑跑步,什么的。
A:嗯,跑步很锻炼人的意志把,那你平时喜欢健身吗?
是不是觉得很熟悉?
这三个场景中,A的应对,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沟通时的三种模式。
无论A如何应对,都逃不开这三种模式。(「我去洗澡了,再见」不算……)
第一种,叫做「上堆」。
「上堆」是什么意思?简而言之,就是把对方所讲述的话题,进行总结、归纳,往更高一级的层次去提升。
如同上文的例子。B说「我喜欢看看书,跑跑步」,A说「看来你一定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人」,这里,「看书,跑步」到「高生活品质」,就是一个「上堆」——这中间隐含了一个逻辑:喜欢跑步,看书的,往往是注重自己生活品质的人。换句话说,「高品质的生活」是「看出,跑步」的上升结果。
再比如:B说「我今晚10点前得回家」,A说「你家教真严」——这也是一个「上堆」。因为,晚上10点前必须回家,是家教严的一种表现。或者说,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子集。
可以看到,上堆模式,一定是一个总结。它要么是归结到话题的原因,要么是从一个较小的集合,转移到它的父集里。
总之,它所关注的,是把话题从现实、具体的对象上抽离出来,转而去关注它背后的共性和规律。
它的方向是「普适的」。
第二种,叫做「下切」。
跟「上堆」相对,下切,就是把话题细分。从一个集合,转移到到一个更小、更具体的子集(或者元素)。
我们看第二个例子。从「我喜欢看书」到「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?」,就是一个下切,因为「类型」是「书」的一个属性,是「书」这个概念往下细分的结果。
同样,如果把「类型」继续下切——比如说小说类——能得到什么结果呢?A就可以继续问:
「你喜欢看小说,还是名人传记类的?」
或者「我很喜欢乔布斯的个人生平,你呢?」
诸如此类。
这就是下切。它的基本模式,就是把话题细化,聚焦于某个具体事物、场景上面,探讨对其的感受、认知和理解。
它的方向是「个体的」。
第三种,叫做平移。
这种是最简单的,顾名思义,就是转移话题,把话题移向与之相关的新话题上面,企图打破僵局,开始新的交流。
还是看前文的例子。如果A对「跑步」所知无多,没有很深的见解,就可以利用「平移」的模式,将话题移到自己更熟悉的「健身」领域去。
它的作用,是开辟一个新的话题,探寻其他的可能性。
这三种模式,就是NLP(神经语言程序学)领域中,最基本的三种人际沟通模式。
也是今天要讲的背景知识。
那么,了解这几种基本模式,对我们的日常聊天,有什么帮助呢?
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
在沟通中,女生会倾向于使用「下切」,而男生会倾向于使用「上堆」。
说实话,95%的两性沟通障碍,其实都源自于此。
举个例子:针对同样一个问题,男生会去想:这个问题怎么定性?它的普遍原因是什么?它有什么解决方法?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?
而女生会去想:这个问题是怎么发生的?我有什么样的感受?它对我造成了什么影响?我有什么想法?诸如此类。
简而言之,男生更喜欢把问题抽象化,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;而女生更加细腻,更喜欢关注问题的细节和个人感受。
显而易见,这样的两个人撞到一起,能聊得下去吗?
自然就会话不投机。
譬如说,「多喝热水」,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经久不息的梗?就是因为,对于男生来说,「肚子痛」→「多喝热水」是一个十分自然的「上堆」,因为这的确就是一种普适的解决方法嘛。
这就是男生的思维:一个问题,问出来,就一定是要被解决的。不能给出解决问题,那要讨论它干嘛?
但很多女生还真的不这样想。
很多时候,女生问出一个问题,并不是期待它「被解决」——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法让别人代劳——而是希望能从他人处获取共鸣,得到认同,满足社交的需求。
这个时候,你应该使用「下切」的沟通方式:把注意力从问题本身转移开,转而去关注:你有什么样的感受?它给你造成了什么影响?你是怎么想的?并适时地表示认同和理解。
比如, “亲爱的,你一定很难受吧,真想多陪陪你”
同样,跟女生聊某个话题时,最忌讳的,就是用「上堆」的方式,将话题终结。
为什么?因为「上堆」的作用,本来就是总结归纳——你都总结了,还能聊些什么?明摆着就是告诉对方「不要聊了,到此为止」嘛。
所以,男生们,如果有女生愿意和你聊电影或者书籍,记住,多关注对方的感受、想法和经历,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——你喜欢这本书呀,哪一部分呢?噢,这部分我也觉得很赞,你是有过类似的故事吗?难怪,那我想你一定能体会作者的心情——诸如此类。
或者,聊聊电影里的某个镜头,为什么喜欢这个场景,BGM怎么样,演员的表演怎么样,衣服怎么样,等等。
而不是去关注「这本书其实写得不好」,或者「这部电影拍得挺一般的」——谁要跟你聊这个。
反过来呢,也是一样的。
男生喜欢聊什么?通常,他们不太喜欢谈及具体的个人感受和事物细节,因为他们会觉得这太琐碎,大脑记不住,也不屑于记住。他们更喜欢谈的,是宏观的、「格局更大」的东西。
所以,让一个男孩子开心,莫过于在他熟悉的领域,听他向你倾诉,他的学识、积累和见闻。
如果跟男生聊一本书,你要习惯,对方可能从情节聊到结构,再到作者生平,再到他的其他作品,甚至到流派、风格、历史地位,最后再给你列出一个长长的书单出来。
嗯,习惯就好了。
当然,注意保持「安全距离」,不要变成查户口,这样会让所有人讨厌。
除了两性差异,关于这三种模式,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启示呢?
记住一个规律:一次良好的沟通,必然是这三种模式交替进行的。
多下切,少上堆,话到尽头就平移。
这对于所有日常沟通都适用。
为什么呢?前文讲过,上堆的本质是总结归纳,实际上,它起到的是一个「封闭」的作用,让对方无从回应。
而下切则相反,它是从一个信息块之中打开入口,开启一个话题,起到开放的作用。
所以,下切可以适时地引导话题,让双方有话可说;上堆则可以作为缓冲,让交流过程不至于步步紧逼,同时跟下切和平移结合,开启另一个话题。
简单来说,就是这么三点:
1. 2-3个下切,接1个上堆
2. 上堆之后,紧接1个下切,开启话题
3. 一个话题聊完了就平移。
大致按这种模式沟通,在日常生活中会很有用。
以企业咨询来说。一个好的咨询师,必然是深谙这几种模式的应用技巧的。
他/既要通过「下切」,帮助客户打开思路,引导客户把注意力聚焦到某个具体问题上面,表述细节;又要适时地「上堆」,从高维度概括客户的问题,用自己的话讲出来,获取客户的认同,让客户感到「对方理解了我的意思」,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关系。
最后,当问题进入僵局的时候,他/她需要用「平移」,引导客户思考其他的可能性,旁敲侧击,让思维发散,以找到可能相关联的因素。
所以,咨询师很多时候,其实是一个「促进者」。他/她并不直接告诉你答案,而是通过引导,帮助你理清思路,自己找到答案。
最后,用一个例子总结:
A:HI,在忙什么呢?B:没啥,刚在改一个PPT。
A:什么PPT呀?(下切)
B:一个项目,比较急,所以加班赶一下
A:做得怎么样了,还顺利吗?(继续下切)
B:还行,大致差不多了,明天改改就好。
A:那就好。我之前也是,遇到项目,就要熬夜赶方案(上堆)。是什么项目呢,新品发布会?(下切)
B:是啊,就是下周六那个发布会,你看到消息啦?
A:对啊,这次还是某总发言?(下切)
B:对,今天已经跟他排练过好几次了……
A:辛苦辛苦。这次是在广州吧?(下切)
B:对,已经定了酒店,就会场旁边。
A:下周日着急回去不?不着急的话我找你吃顿饭(平移)……
如果你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单身,快速学会女生相处、聊天的技巧,
添加微信公众号石门恋爱学,这个世界女人喜欢的男人,不一定是长得最帅的那一个;一定是风趣,幽默,一语撩到女人心的那一个。